25429
Product Store
Categories
2020年4月中国棉纺织行业景气报告

Author: FUBU cloud business

2020-05-25

自本年度起,中国棉纺织行业景气指数参考国家制造业PMI等指数计算方式进行优化。

  4月棉纺织景气指数为46.51,较3月下降5.31。随着我国复工复产、复商复市节奏不断加快,国内经济运行秩序正在有序恢复,消费市场逐步回暖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78亿元,同比下降7.5%(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9.1%),降幅比上月收窄8.3个百分点。1-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758亿元,同比名义下降16.2%。疫情防控期间,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增速明显加快,1-4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.6%,增速比1-3月加快2.7个百分点。为对冲疫情消极影响,多地推出刺激消费政策,提振消费信心,释放消费需求,实现社会消费增长。随着国内消费市场加速复苏,服装、家纺产品等终端商品销售提速的积极影响若能够顺利传导至中上游,我国棉纺织行业有望迎来复苏。

  对外贸易方面,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2020年4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13.61亿美元,环比增长38.43%,同比增长9.77%。其中纺织品(包括纺织纱线、织物、口罩等制品)出口额146.207亿美元,同比增长49.36%;服装(包括服装及衣着附件)出口额67.399亿美元,同比下降30.31%。纺织品出口明显增长主要来自两点:一是3月以来全球疫情大爆发,海外口罩、防护服等防疫物资需求明显增长,二是去年同期纺织品出口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,基数较低。整体看,除防护用品,海外对服装等产品需求无明显好转。5月多国逐步放松防控措施,“封城令”、“居家令”陆续解除,预计服装鞋帽等消费需求可能会迎来恢复期。

  原料采购价格指数

  4月原料采购价格指数为45.67,较3月下降5.58。3月棉花及非棉纤维价格总体呈现区间震荡态势,分品种看,棉花及粘胶短纤价格下降明显,涤纶短纤价格呈“∩”型走势,月均价格跌幅较棉花及粘胶短纤小。月初各大石油输出国达成减产共识带动棉花期货价格反弹,但由于市场需求并未见好转,国内棉花购销仍处冷淡状态,价格提振缺少基本面支撑,后有小幅下降。化纤短纤方面,粘胶短纤价格小幅波动;涤纶短纤价格随石油价格联动,4月中上旬处价格高位,每吨约6300元左右。北京时间4月21日凌晨,WTI5月原油期货结算价收报-37.63美元/桶,历史上首次收于负值,涤纶短纤价格受此影响,价格大幅下跌至6000元以内。

  具体数据,当月国内3128级棉花均价11454元/吨,环比下跌501元/吨;CotlookA指数平均值63.63美分/帮,环比下跌4.06美分/磅;主流粘胶短纤均价9053元/吨,环比下跌427元/吨;1.4D直纺涤纶短纤均价5787元/吨,环比下跌185元/吨。

  原料库存指数

  4月原料库存指数为47.45,较3月下降1.26。4月原料购买及使用节奏依旧平缓,主要原因有三:一是虽4月棉价有所上涨,但目前市场行情较清淡,市场一直处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状态;二是下游下单谨慎,棉纺企业生产基本维持低速运转,原料消耗较慢;三是由于全球疫情蔓延对经济的消极影响仍在继续,企业当下更看重现金流的稳定及资金链的健康度,原料以随用随买为主,部分纺企有少量补库行为。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(下称中棉行协)调查显示,至4月底近半数受访纺企棉花库存维持1个月及以上,3成受访纺企非棉纤维库存维持15-30天左右。5月国际疫情防控形势无突破性进展,市场观望情绪依旧,纺企原料采购仍将保持谨慎。

  生产指数

  4月生产指数为47.24,较3月下降6.96。国内方面,我国复商复市速度明显加快,国内多地陆续出台消费刺激政策,消费活力得到释放,但受疫情期间限制人员流动、聚集措施影响,多数经济活动接近半停摆状态,消费能力有所下降;国际方面,疫情持续蔓延,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,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。受上述原因影响,下游下单谨慎,多数纺企采取内部限产措施降支出,降低经营风险;“后疫情”时期,国外市场复苏仍需一定时间,布局国内市场、深挖满足国内需求成为广大外向型纺企下一步生产经营重点。5月初部分纺企以提前放假或延长假期等方式降压。

  产品销售指数

  4月产品销售指数为45.33,较3月下降8.33。本月下游市场依旧处低位运行状态,加上传统淡季来临,棉纱市场“淡上加淡”,价格重心继续下行,为尽快清库存、回笼资金,产品价格竞争激烈,但供过于求的市场大环境使得产品销售继续承压下行。在线下商贸冷清的同时,线上交易一片火热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1-4月全国网上零售额30698亿元,同比增长1.7%,1-3月为下降0.8%。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5751亿元,增长8.6%。面对目前困难,纺企求新求变,紧抓机遇,纷纷开通直播、网站等销售渠道,“线上”“线下”并进,以期提高经济效益,但由于疫情对各行各业均形成较大影响,导致居民消费能力降级。预计疫情稳定之后,市场迎来报复性消费概率不大,主流市场将呈现缓慢复苏,恢复元气之势。

提示

×

您当前尚未登录,如需购买当前文章,请立即登录

Copyright © 2020 CFM All Rights Reserved. Copyright © Shanghai Ranl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.,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

Room 503, Building L2-B, Hongqiao World Center, Qingpu District, Shanghai TEL 021-61833519

域名备案:沪ICP备17024305号-6 

沪ICP许可证号: 沪B2-20200070

沪EDI许可证:沪B2-20200070 

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4261号